1. 紫微星座网首页
  2. 投稿

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(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,你能更好地应对它)

近几年来,“家暴”这词在网上经常会听到。

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,很多家庭暴力的事件,都曝光在大众的视野之下,让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正视这一现象。

因为“家暴”,跟我们的距离从来都不是很远,一直在我们身边。稍微“不留神”,我们可能就会成为“家暴”的受害者或者施加者。

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应对,不仅会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,而且你还有可能一直“深陷其中”,无法把自己抽离出来。

因为研究表明,遭受家暴的人,通常都是“害怕离开”,好像被关系捆绑住一样,一边经历虐待,一边又无法脱离其中。

想要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,你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“家暴”,以及知道如何去避免和应对这种行为。

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(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,你能更好地应对它)

什么是家暴?

很多人认为,所谓“家暴”,就是关系中的一方向另一方施虐,通过肢体接触的方式进行一些暴力行为。

当然,这个理解并没有错,但“家暴”的定义还远不止如此。

家庭暴力可以定义为任何关系中的一种行为模式,用于获得或维持对亲密伴侣的权力和控制权。

根据2016年我国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》中对家暴的定义是: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、捆绑、残害、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、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、精神等侵害行为即为家庭暴力

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》附则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: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,参照本法规定执行。

虽然女性更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,但各种形式的虐待发生在各种异性或同性伴侣、已婚或未婚夫妻之间,抑或是对孩子的教育上。

当一个人使用身体暴力、胁迫、威胁、恐吓、孤立、跟踪、情感虐待、性虐待或者经济虐待来控制关系中的另一个伴侣时,这就是可以被称为家庭暴力了。

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(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,你能更好地应对它)

家庭暴力可以是身体上的,也可以是心理上的,是一种影响他人的身体、情感、经济或心理行为或行为威胁。

身体虐待是指,以最终伤害他人或使他人面临受伤风险的方式,对他人使用身体力量。常见的身体暴力

  • 拉你的头发、拳打脚踢、打耳光、踢你、咬你、掐你脖子,或者让你窒息。
  • 禁止或阻止你进食或睡觉。
  • 使用武器对付你。
  • 搭载着你肆无忌惮地开车。
  • 强迫你使用药物或酒精。
  • 把你困在家里。

等等。

而情感和言语虐待是贬低他人的非身体行为,可能包括侮辱、口头威胁或其他使受害者感到受到威胁、自卑、羞愧或贬低的策略。其中包括:

  • 骂你,侮辱你,或不断批评你。
  • 将你与朋友和家人隔离开来。
  • 监控着你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。
  • 当着别人的面羞辱你、贬低你。
  • 威胁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。
  • 恶意损坏你的财物。
  • 对你进行一系列无端的指责。
  • 骗你故意伤害你。

等等。

至于在生活过程中的操纵和过分粗暴的行为,或者对你在财务上的控制和支配等,则是另一种家暴的行为。

总而言之,任何恐吓、威胁、逼迫、操纵、伤害、羞辱、责备、伤害某人的行为,都可以构成“家庭暴力”。

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。我们千万不能对此掉以轻心。

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(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,你能更好地应对它)

为什么会出现家庭暴力呢?

也许你会奇怪,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家庭,会出现家暴呢?是不是“遇人不淑”呢?

当然,“人”是家庭暴力的“主导因素”,所以家庭暴力的出现,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个体心理出现问题。

因为家庭暴力是一种系统的行为模式,可以在关系中灌输支配地位、优越感和监督。

也就是说,家暴的施暴者,通过暴力的形式,以实现他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的支配地位,凸显自己的优越感,以及监督的权力。

正是这种心理,导致以家暴的手段来获取控制权,对受害者获得他们想要的那个结果。

例如常见的家暴情况,就是对于一些施暴者来说,暴力是阻止他们的亲密伴侣离开这段关系,或阻止对方变得不忠的工具!就是通过强行留着她们的身体,来构建这种“你不能离开我”的结果。

一项研究发现,在许多情况下,家庭暴力是保留伴侣的行为——即一个伴侣为试图维持和维持与另一伴侣的关系而采取的行动。

除此之外,其他心理原因得不到有效的调节时,也很容易滋生家暴情绪。

例如外部环境造成的经济不景气、失业、贫困等,都有可能把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暴力,发泄在受害者身上。

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(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,你能更好地应对它)

而一个早期接受到不当的家庭教育或影响的人,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,在赌博失意、酗酒之后,潜在的攻击性人格就会显现出来,凡事都诉诸暴力,这类人更容易造成家暴。

事实上,研究表明,那些对自己伴侣变得暴力的人,在孩提时代也经常有身体和情感虐待的历史。

也就是说,原生家庭的教育,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

小时候目睹关系暴力的人,也更有可能在成年后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施暴者。何况现在小孩子的压力大,性格善良的人,会选择自残等方式来发泄情绪,而性格偏激的人,可能就会选择伤害别人。这类人在组建家庭的时候,多多少少都会把这种处事方式,套用在处理关系当中。

所以在教育方面,如果一个人从小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,造成自卑心理,缺乏安全感或过度情感依赖,不懂得正确处理问题,这些都有可能发展成“家庭暴力”的因素。

但不管是什么原因,家暴造成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,比如:

  • 失去个性
  • 对儿童的负面影响,例如无法表达同理心
  • 信心不足
  • 与家人和朋友隔离
  • 无能的感觉
  • 依赖施虐者
  • 感到无助或瘫痪
  • 怀疑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
  • 变得沮丧或焦虑 

最重要的是,家庭暴力是具有周期性的。

尽管每个家庭暴力情况都不同。然而,所有施虐者都使用类似的方式,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保持权力和控制权。

施暴者可能前一分钟迷人、甜蜜和笑脸迎人,你会觉得对方很好,还可以处下去。但下一分钟他就可能会怒气冲天,稍微不满意就施加暴力。施虐者行为的这些变化,就可能会使受虐待的伴侣感到困惑,并失去精神和心理上的平衡。

一旦陷入这种“循环”,寄望对方改变,简直是痴人说梦了。

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(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,你能更好地应对它)

怎么识别到自己受困于家暴?

要记住一点,家暴者是没有样子看的。

即便在公共场合,那些看起来很聪明、值得信赖、个性迷人的人,背地里也有可能是一个家暴者。

因为许多施虐者从原生家庭那里学习暴力,对待外界的时候,是不同的处世模式,但与自己的伴侣或孩子在一起时,则会有意无意地重复这种有毒的模式。

所以不要因为对待外人很好,就认为这种人对待自己就很好,这是两回事来的。

那怎么才知道自己“深受其害”呢?

首先,你要看看自己是否处于一个“暴力”的循环模式当中。这种模式,一般会有如下阶段:

  • 构建阶段:紧张感逐渐形成
  • 僵持阶段:言语攻击增加
  • 爆炸阶段:发生剧烈的爆发
  • 自责阶段:施虐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(“你不应该这样那样做,是你逼我的。”)
  • 追求阶段:许下承诺(“我保证再也不会发生了。”)
  • 蜜月期:周期再次开始之前的短暂休息(“看,我们没有任何问题!”)

总之,家庭虐待的微妙迹象包括极度控制行为、攻击性、责备以及严重的嫉妒和占有欲。这些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“端倪”。

当暴力威胁发生在你身上不止一次或两次时,则极有可能再次发生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暴力通常会变得更糟,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。家暴最终就会发展成一种虐待模式或循环。

这时,你可能产生严重的情感伤害,造成无助、绝望或恐慌的感觉。家暴可以使人相信,他们永远无法摆脱施虐者的控制。

身处其中,你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警觉状态,以至于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感到完全放松。

但对于某些人来说,要离开这样一段“暴力关系”,并不是很容易。

当暴力刚开始时,受害者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“特殊的情况”,并且相信很快会结束,过后就恢复正常了。

再者,施暴者有时会承认自己做错了,也想试图改变自己。作为伴侣,自然会选择相信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离开这段关系变得越来越难,原因也越来越多。虐待和控制升级,施虐者这时变本加厉,脱离就需要很大的勇气了。

根据外国的研究,许多家庭暴力谋杀,通常发生在受害者离开这段关系之后。一旦受害者结束事情,施虐者就会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,于是转向谋杀。

当然,还有就是为了孩子,或者财务上无法做到独立自主,甚至离开关系,自己就会失去落脚的地方,有时候也会增加脱离关系的困难度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